HI,下午好,新媒云不收取任何费用,公益非盈利机构
24小时服务热线: 4000-162-302
请扫码咨询

新媒易动态

NEWS CENTER

公企、私企能够给产品附加的属性(价格、质量、性能、安全、服务、品牌、售后等

2020-12-29

4)消费者和竞争

“消费者”和“竞争”可以放在一起说。

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越强,越能吸引消费者,也就能占有更多市场份额,并最终赚到钱。这一点,我相信大家都没有疑问。

产品竞争力越强 = 消费者越愿意掏钱

比较不同企业的产品竞争力,主要是看:价格、质量、性能、安全、服务、品牌、售后等。

假设,同一类型的产品,公企的产品X,私企的产品Y,社企的产品Z,一起推向市场,谁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,关键是要比较X、Y、Z的产品竞争力。

这里的产品类型,请不要首先代入“新能源车”“智能手机”“生物医药”“航空航天”等技术含量较高的,因为,这些是需要很强技术积累的行业(产品)。社企在开局阶段,这方面的竞争力的确是远不及公企、私企的。上一篇文章里就有说到,社企在第一阶段,是从较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入手布局。所以这里,可以代入“方便面”“矿泉水”“酱油”“面膜”等产品。

以“方便面”为例,可以看到,X、Y、Z这三个同类型的方便面产品,在价格、质量、性能、安全、服务、品牌、售后等方面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。同时,相较于X和Y,Z多出了这样一个产品属性:

★ 消费转股

消费者花2.5元买Z(方便面),该消费者成为社企的权益股东(享受股东权益,但股东权力由“消费者委员会”集中后代行),假如社企获得利润0.5元,这0.5元的利润将转化为该消费者对社企的持股权益,有1—12个月的锁定期(具体锁定期的长短,由“消费者委员会”决策制定),锁定期结束后,0.5元的权益增长为0.7元,消费者可在社企旗下的其他产品线上(如药房、医院、学校、养老机构、商品房、超市等)等值兑现权益。

X和Y,消费者买完了方便面,即和公企、私企完成了交易。

Z,消费者买完了方便面,完成交易的同时,又才刚刚和社企建立联系——成为社企所有权持有者的一员,并能从社企的发展里持续得到好处。

从方便面这个例子来看,Z的竞争力是强于X和Y的。

结合社企的结构图,我们可以看的更清楚:


公企、私企能够给产品附加的属性(价格、质量、性能、安全、服务、品牌、售后等),社企同样能附加上。此外,社企的基础机制“消费转股”,还为产品额外添加了一层BUFF(有益属性)。

其结果就是,社企的产品,在竞争力上,始终比公企、私企的产品,要多出一样优势——消费转股,并且这个优势,不是一块钱两块钱的补贴型优势,而是可以深刻的提升生活质量的长期优势。

“消费转股”,改变了社企结构的同时,也提升了社企的产品竞争力。

(ps:“消费者和竞争”的内容,回答了疑问⑥。)

3. 付出与得到

产品的竞争力,其实没那么复杂,简单点归纳,就是:

得到的 — 付出的 =  S

核心是看S值。S值越大,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高。

比如,社企的产品:

  • 付出:为(必要的)生活物资掏钱
  • 得到:生活物资 + 消费转股的权益

从“付出”与“得到”的角度,我们可以解析网友质疑中所举的几个例子:

1)传销(分销)

付出:自己先购买产品(出钱),用各种方式拉人购买产品(出脑力+体力),有可能被执法机关“一锅端”(出风险);

得到:从下线的人数累积中获利(合法性存疑、可持续性存疑);

结论:社企和传销(分销)区别很大,别的不说,最最最起码的,社企不需要费心思去拉人头。

(ps:“传销(分销)”的内容,回答了疑问①)

2)数字货币

付出:数字货币(目前)是非必要的生活物资,要得到它们需要从其他地方购买(花钱),或投入设备挖矿(资金+体力+脑力);

得到:数字货币的长期投资价值;早期购买数字货币的有利性(用“历史上我持有过的、而不是当前的数字货币总额”来计算生产新数字货币后分配归属的投票权);

结论:

数字货币目前是一种显性投资行为;社企则是“(显)消费 + (显)投资”——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结合,具有“消投二象性”。

两者在一些机制上面或许有相似的地方,但这些机制的设计目的,多是为了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、为了激励用户早投入多投入、为了让整个体系良好运转。“机制是可以通用的”,它也能应用在公企、私企里。

数字货币在部分机制上面的优化,代表了社会向前探索的进步性。但“机制”和“结构”不同,机制的运用,是为了优化或改良,并不能改变结构。社群制企业不仅在部分机制上面,做了和数字货币类似的探索(优化),还在“企业—所有权/产品/利润—消费者”的结构上面做出了改变。

公企、私企如果运用社企的结构,那它们就不再是公企、私企了,结构的改变意味着它们最基本的性质也都发生了改变——再不是以前的那个良人了。

(ps:“数字货币”的内容,回答了疑问④,以及疑问⑤的另一半。)

3)特点

“付出和得到”是一个很强大的“公式”,很多表面上看起来“很相像”的事物,套用上这个公式,稍微推敲一下,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。

除了可以用“付出和得到”来比较不同之处外,还可以用“特点”来做筛选。

社企的“付出”,有这样两个特点:

  • 必要的付出。购买的产品,都是日常生活所需,是本就需要购买的。
  • 付出代价小。消费转股权益什么的先不说,购买后得到了产品,首先就保证了不会吃亏。

社企的“得到”,有这样两个特点:

  • 投资风险小。社企的产品竞争力更强,使社企的盈利能力更稳定,消费者对社企的“投资风险”更小。
  • 权益可兑换的范围更大、更灵活。这个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场景的案例来理解。

假如,我一年日常购买物品合计要花5万元,而我都在社企购买(必要的付出,付出代价小)。满足了日常所需的同时,我在该社企的可享权益为3千元,一年锁定期结束后,权益增长为5千元(投资风险小)。这5千元的权益,我可以不使用,让它继续累积,等出现了特定事件后再使用,比如,发生轻微交通事故的赔付、运动导致的意外受伤治疗、孩子的学费、生病做手术费用、养老金……权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兑现(权益可兑换的范围更大、更灵活)。

相关推荐